
綠化方案施工的技術
發布時間:
2022-04-14 12:06
來源:
全國多省市已陸續出臺綠化方案,在此我們希望形成清理文件,給業內人士帶來指導和幫助,那么下面一起了解下綠化方案施工的技術吧!
1、綠化方案材料選擇
綠化帶用土必須松散,具有排水作用的有機質土壤,有助于植物生長; 土壤中不得含有直徑5mm以上的砂礫、粘土塊、雜草、根、棍棒、垃圾等有害物質; 土壤PH值控制在5~8之間。表土鋪設前7天,必須將選擇鋪設的表土材料樣品提交項目監理,并附上符合良好表土的檢驗證書,經批準后方可取土運輸至當地。
2、綠化方案施工要求
表土鋪設前施工前,先平整種植帶地面,用圓盤犁或其他合適機具翻至150mm深,打碎土塊使土粒均勻。清除不能打碎的土塊、大于5mm的礫石、樹根、樹樁和其他垃圾。 通過松動、填埋、挖掘來保持地面的平整。
地面處理工作完成并征得項目監理同意后,進行表土鋪設。 鋪設表土時,緩鋪砌厚度加5%的預加沉降值,確保土壤沉降后達到設計要求厚度(小厚度100mm以上),表土完工標高比路石、集水井、人行道、車道或其他類似結構低25mm。鋪設后對表土進行輕壓,平整表面,準備耕作栽培。表土過度潮濕或對工作有害的,不得鋪設。
在表土運輸過程中,為加強車輛運輸管理,不得將土帶入車道、人行道等結構層造成污染。 對發現污染的位置,及時派工進行清掃、清洗,確保路面清潔。表土鋪設完成后,進行放樣工作。放樣嚴格按照圖紙要求標注的種植區及種植位置及品種輪廓線
放樣采用皮尺、樁、灰粉、麻繩等工具進行。放樣時先用皮尺按設計要求測量綠化帶的縱、橫向距離,形成方格網,在主要控制點用樁表示。在形狀不規則的區域用麻繩按照圖紙要求的控制點曲線放樣,沿繩澆灰粉,形成種植范圍的輪廓。
綠化方案施工要求:
1、種植準備
調整種植區域的線形和坡度,使其具有靴順德外形,清除種植土中大土、石、硬土及其他雜物及不適宜作用回填的材料。按照圖紙要求填寫種植區域、種植位置和品種輪廓線進行挖洞。 喬木穴應大于土球直徑或根系展開范圍400mm; 洞深至少800mm,或超過樹木根部或根系底部深度200mm,洞壁垂直,底部水平。洞比土球直徑或根系展開范圍大300mm,洞深超過土球或根系底部至少有150mm深。 種植時,坑底必須松散填實150mm厚的表土。
2、栽培
對于裸根植物,首先將表土放置在坑底,松散的厚度約為150mm。立即噴灑有機肥2.5kg,在肥料上覆蓋回填土層50~100mm,根系不接觸肥料后,裸根植物置于樹洞中央,以自然形式開放根系,切斷所有折斷或破損的根系,使根部生長良好。對于有土球的植物,處理土球,將表土和肥料放入孔中。
樹種垂直種植于孔洞中,立即回填土壓實,壓實,回填至根系一半深度時,稍稍抬高植物,不留縫隙,立即回填壓實,每層厚150mm,植物四周用土圍淺缽有土球的植物,在回填前先將土球上部的麻(草)袋切開去除,將土球上部的土解開鋪展平整,進行回填。
種植后10天,喬木和灌木每天澆水3次以上,每次澆水量約100升。樹種栽種前和栽種后,必須修剪病害、殘破、枯萎、不平衡的小枝和枝條,保持植物的自然形態。
撒草種,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草種,并報告監理認可。 清掃撒布區域地面,地面無天然表土或天然表土厚度小于100mm時,鋪設表土,形成100mm以上厚度的生長介質。將草籽與合肥混合,均勻噴灑在準備好的表土區,或在播種前48h內提前施肥,使肥料深入表土層內。草種播種量為每1000 m26kg以上。
以上介紹的就是綠化方案施工的技術,如需了解更多,可隨時聯系我們!
綠化方案
上一頁
下一頁